【作品】热血铸就梨乡魂作者:李俊昌来源:广元市作家协会 热血铸就梨乡魂 ——纪念建党100周年 苍溪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红四方面军的长征出发地。其红色政权的建立已经过去八十年了。八十年来,英雄的苍溪人民,无论在革命求解放的艰辛岁月,还是改革发展的建设时期,都智勇坚定,英勇顽强,排难创新,谱写了一曲曲奋进多姿的壮丽凯歌。抚今追昔,我们倍加怀念苍溪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英勇献身的先烈们,倍加感念苍溪人民信念笃定、无私奉献、继往开来的人文精神。 (一) 我们苍溪,西晋太康年间置县,有“小邹鲁”之称,迄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由于建县历史悠长,文化积淀久远,在川北一带都是少有的文化大县。苍溪历史上虽地缘偏僻,交通不畅,但丰厚的文化底蕴锻铸了苍溪人胸怀世界,心系祖国,关注民族未来的情怀,同时也展示了苍溪人追求光明,敢于探索,勇于奉献的坚定信念。 据《后汉书》记载,诞生于我县白驿镇的谯玄,这个西汉时期的御史,以他忠贞不二,拒仕叛逆的高尚品德,至今为人称颂。近代诞生在三川镇的舒子铭,1905年就留学日本,后追随在日本避难的孙中山先生,参加中国同盟会,并与孙中山一道参加了民国开国大典,任国民政府的驻京议员,后又参加了讨袁护法运动。其侄子舒辉章于1920年,与赵世炎、周恩来、邓小平同船旅欧留学法国,积极探索用马列主义理论振救中国的真理。 红色苍溪,星火燎原。苍溪是广元四县三区最早建有党组织的地方,在红军未来之前,已经就有党组织活动了,苍溪籍人士李蕴璞1926年在成都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是川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1933年春,苍溪地下党组织与中国工农红军取得联系,作出了组织农民武装暴动,迎接红军进入苍溪的决定。先后组织了苟英寨、四蛮寨、三堆石的农民武装暴动。农民的武装暴动,沉重打击了土豪劣绅的势力,摧毁了旧政权机关和军事设施,消灭和牵制了国民党军阀围攻红军和川陕苏区的部分武装力量,并向革命队伍输送了有生力量。 红军1933年6月15日由南江长赤进入苍溪后,先后进行了黄猫垭歼灭战和嘉陵江渡江作战,这两次战斗特别是黄猫垭歼灭战,一天一夜的鏖战,战况之激烈,应该在红四方面军战史上是较为辉煌的一页,可惜由于历史原因,黄猫垭没有泸定桥、赤水河那么幸运,成为红军战史上的不朽杰作。怪不得,当年战斗的指挥者后来的国家主席李先念,要将自己的骨灰播撒在黄猫垭,陪伴当年英勇献身的先烈们,难以释怀的心境得到慰藉。嘉陵江渡江作战也是可圈可点的,红军将士以塔山湾为主渡口,鸳溪口为辅渡口,巧布阵营,顺利渡过了嘉陵江,红军从这里走向了抗日救国求解放的伟大征程。 1934年,红军解放苍溪后,更加坚定了苏区群众的革命信念,更加激起群众的斗争意志。陵江镇女青年陶家华,早期参加地下党活动。红军入苍后,她被编入政治部做宣传工作,工作十分积极踊跃,在红军队伍和群众中很有名。红军过江后,回家抢运宣传品等重要物资,不幸被捕。敌人用十指钉竹签,灌辣椒水等酷刑拷打,一无所获。她视死如归,把在县城南门沙窝子旁的刑场变成了演讲场,刑前大声宣讲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为民宗旨。敌人听了,心惊胆寒,急匆匆地枪杀了她,并暴尸三天,时年24岁。红军在苍溪壮大发展了新生的革命力量,建立苏维埃政权组织10多个,吸收大批劳苦大众参加红军。从苍溪的土地上,走出了共和国十八位将军,前后诞生了六位中央委员,三任省委书记。 (二) 陈毅元帅有一句名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借用这句话,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特别是在苍溪所取得的胜利,也是苍溪人民用肩背扛出来的。1934年,红军进入石马场,老百姓杀猪宰羊欢迎红军,一蹇姓小战士抓了条鱼,厨师把鱼往菜墩上一抖,鱼僵直不动。小战士与师傅争执起来,说把鱼摔死了。李先念同志走过来说:“小鬼,鱼在水里自然是活的,可是离开水就只有死路一条,就象我们革命队伍与群众的关系,也和鱼水一样,一刻也不能脱离”。 红四方面军在转战过程中,始终与苍溪地方党组织政府紧密配合,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各级地方与武装力量是红军作战的得力助手,数十万运输大军前线后方一体化。苍溪人民承受着巨大的支前任务。一方面坚持农业、军工和其他物资生产,源源不断地向红军提供大批粮食、武器、弹药、被服等,一方面担负起侦察、运输、袭敌、扰敌、转运伤员、修桥铺路,坚壁清野、构筑工事等任务。面对十倍以上敌人的围困、封锁,广大人民不仅始终坚持不懈地支持和配合,而且直接参战,经常神出鬼没地袭击敌哨所、据点,瓦解敌军队伍,收集敌人情报,积极配合内线作战。在粮食严重缺乏的情况下,群众宁肯自己吃野菜、喝清汤度日,也不让红军战士挨饿。他们把仅有的少量粮食、蔬菜都献给红军。 在扩红运动中,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参军高潮,出现了不少母送子、妻送夫,父子夫妇兄弟同参军的动作事迹。王渡桂花村一个组75口人就有32人参军,三川区老妈妈孙佩兰,她动员丈夫、儿子、媳妇、女儿、侄儿等全家7口人参军,战争中她先后失去丈夫、儿子、媳妇和两个女儿。就在这个时候,她成立被服厂,为红军加工衣物,并把自己的被盖、衣服都捐献出来。 红军北上后,国民党军又对川陕苏区进行清剿,苏区的山山水水被血染红了,成百上千的人被刽子手用抢杀、刀劈、活埋、剜心、火烧等手段残害致死。河西禅林乡原苏维埃文书冉培之被恶霸冉祝融捆绑杀死后,抛尸荒野,人头被狗咬下拖至菜地,惨不忍睹。国民党四川省巡视员杨维裕,在视察日记里写道:“沿途有死尸无人掩埋……死者十之七八曾是赤匪之乡村主席、代表、土地、内务委员”。建国后,据民政局统计,苍溪有烈士5000多人。 红军在苍建立苏维埃政权,通过游击队整编入伍,扩红参军,志愿入伍的人员达三万多人,当时苍溪全县只有二十八万多人,平均八九个人中就有一人参加红军。建国初期只剩下五千多人,牺牲了二万五千多人,相当多数战士连完整的姓名都未留下。真是“血洒疆场威声震,征战能有几人还”,他们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三) 八十多年的时光过去了,但红军将士及老区人民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诸如爱国爱人民的赤胆忠心,艰苦卓绝的优良作风,廉洁奉公的革命情操,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在苍溪这片红色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 从红军渡口走出去的杨大易将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总部为他记大功,金日成元帅授予他独立自由勋章一枚。他指挥的112师335团在朝鲜龙源里战斗中,顽强勇敢被魏巍写进了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同样,苍溪籍红军战士邓仕钧,他12次负伤,9次立功,最后牺牲在朝鲜战场,其事迹编入《辞海》。在和平建设和改革发展的时期,苍溪人民也展示了不俗的精神风貌。 1959年至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苍溪人民咬紧牙关,勒紧裤带。调运粮食保首都保党中央保解放军,不到1万人的岳东乡,就贡献粮食100万斤。苍溪解放60年,共计调运粮食13.97亿公斤,极大地支援了国家建设。1985年,苍溪人面对行政体制的弊端,谏言中央机改,引起了小平等中央高层关注并最终付诸实施。还有苍溪人立足自身实际,创办的生态庭园经济,闯出了一条山区发展农村经济的新路,农业部与九三学社中央给予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上世纪末,我县青年赵彪在兰州军区服役期间,刻苦钻研,写出“士兵带兵法”的经验文集,受到了军委主席江泽民的赞誉并签批全军推广。2005年,成都蒲江县寿安镇建华村妇女廖红霞因患肝坏死住进成都华西医院急需捐肝救命。正在成都打工的苍溪籍80后女孩罗玮从《天府早报》上得知这一消息后,义无反顾地把自己55%的肝脏捐给了那位患者。在手术前写下留言如手术失败,她要捐献她所有的器官。后来,手术成功了,罗玮成为我国器官移植史上无偿为陌生人捐肝的第一人。她被评为四川十大杰出青年,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般的地域,一般的人文环境是使人不具有这样的潜质的,亦如“桔生淮南则为枳,桔生淮北则为橘”所释的道理。民间曾有人把“苍溪人”叫“苍老拙”,拙是愚笨的意思,正是所谓愚笨,孕育了苍溪人勇于创新、胆大高洁、乐于奉献的精神风范,可以断言,在历史演进发展的各个时期,苍溪人是了不起的,苍溪人民将永远是勤劳勇敢的英雄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