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命运的“小矮人”

作者:陈 初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向命运低头。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人生有如一股奔流,没有暗礁,激不起美丽的浪花。董光福1家3口的“暗礁”——贫穷,虽搁浅他家风雨飘摇之舟,但在精准扶贫洪流中却溅起了不做顺流而下“死鱼”,做逆流而上“活鱼”的美丽浪花

身高不足1.2米的董光福,今年53岁,三级残疾人;妻子何开群,天生左瘫,二级肢残人,育有1女,是广元市利州区荣山镇翏家村,堪称因残致贫的典型。

人一旦出生,上帝就提供给你一个或优或劣的起步环境。客观地讲,这就是命运。董光福一家就不幸趟着“中枪”,成为命运不公的祭祀品。俗话说:表针常走,山河常转。2014年,董光福得到了党和国家精准扶贫的天助,为他开启身残志坚的“自助”模式。夫妻俩人想办法、动脑筋、勤手脚、肯吃苦,充分利用川北监狱搬迁、荣山煤矿关闭后废弃空房和场地,养鸡100余只,鸭20余只,肥猪7头,房前屋后栽核桃树100株,见缝插针地种上玉米、红苕、葱蒜、豇豆等作农物,并以刨土掘食的精神,向贫困宣战,向致富进军。通过3年闻鸡起舞的艰辛劳作,洒汗如雨的拼搏奋斗,终于在2017年的脱贫大考中,以年人均纯收入破2万元的成绩单,摘了穷帽,过上自食其力的好生活,赢得社会尊敬。2018年,董光福荣获利州区贫困家庭劳动力创业奖励1万元,他在女儿大学毕业后,主动到镇上,注销女儿低保户头,成为荣山镇退掉子女低保的第一人。一位干部说:“老董啊,别人都拼命找低保吃,您却主动退掉女儿低保,难能可贵啊!您给荣山镇已脱贫的、按政策应该取消低保的人树了榜样,带了好头呢!”2020年初,董光福向新冠病毒疫情重灾区武汉捐款200元,用行动定格了“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子”的形象,书写了他“给比拿愉快”的高尚情怀。

扶残助困   利物济世

非常选择,成就非常人生。2008年9月,董光福作为体制外的临聘人员,参加残联工作,并上位荣山镇残联主席。

不忘初心,践诺神圣使命。2018年以来,荣山镇残疾人“量服”工作普查伊始,董光福勇挑重担,不言苦与累,不惧山高谷深。普查第一站,他翻山越岭13公里,来到中口村残疾人王福秀家嘘寒问暖,并留下一段感人故事。

54岁的王福秀,虽先天无双腿,靠双掌着地爬行,但她是个坚强女人,两次婚史和两任丈夫都因病去世,孤苦伶仃娘三,相依为命。为了生存,王福秀爬山砍柴,把柴绑在残躯上,拖柴回家,自己还养10余头山羊卖钱,供养儿女,苦撑“船漏又遭连夜雨”的家。当董光福把利州区残联500元春节慰问金,递到她手中,她拉住董光福的手,热泪盈眶地说:我一个无用的残废人,还劳驾您老远来看望,感谢区残联,感谢荣山镇“量体裁衣”个性服务,给我雪中送炭,带来冬天的温暖。”王福秀的孩子在外务工,她常年独居深山,不能远足。为方便她出行,董光福千方百计向区残联申请一副轮椅,亲自用摩托车托去。王福秀坐上崭新的轮椅,仿佛平生第一次坐上豪华轿车,迎着山坳阳光,一脸灿烂,惊喜得像个孩子似的……

中口村4组57岁的梁荣昌,患小儿麻痹症,落下二级伤残,妻子也有腿疾,行走不便,不能做农活,董光福一方面按照国家政策,积极协助他办理残疾人每年1000元的创业金、365元燃油补助费、落实残床、坐扶、无碍路改造、免费体检等具体事宜;另一方面,在荣山场镇,帮助寻租铺面,开“荣昌缝纫”店,实现月收入700多元,助其脱贫。

远亲不如近邻。57岁的桂莲,与董光福毗邻而居。她天生无双腿,像蛇一样在地上爬行了大半身,一家三口生活极度贫困。丈夫褚全兰是上门女婿,既好吃懒做,又性情古怪,得罪村上不少人。2014年识别贫困户时,村干部不愿把褚桂莲纳入贫困户,群众也乐意看褚全兰笑话,褚全兰与全村形成了“张三恨一湾,一湾恨张三”的不睦关系。但董光福坚持按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办事,说服村干部,做村民工作,把褚桂莲纳入贫困户,同时,也教育褚全兰本人: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如今的褚桂莲住上新房子,养小鸡50只,养肥猪两头,发展家庭产业,改善了生活。现在丈夫褚全兰也勤快许多,经常下地种庄稼、打短工,挣钱补贴家用。董光福妻子何开群,经常到褚桂莲家,帮忙喂鸡和猪。因为褚桂莲经常一人在家,靠双手爬行喂食鸡和猪,常常体力难支,弄得浑身涂满鸡、猪粪便,臭气熏天,村民都不愿接近她。所以,褚桂莲逢人便说:“董光福、何开群两口子,有菩萨心肠,来世一定会得到好报的!”

授人以筌   收之以鱼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在普通人眼中,残疾人是“等靠要”的社会累赘、亲人的包袱、国家的负担,甚至是废物的代名词,然而,这只是少数健康人的傲慢与偏见或一般人的认识误区。残疾人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因残病致贫者众多,但他们从未放弃有尊严的努力。和平村5组55岁的李万平,视力残疾二级,生活困难,一直想搞养殖,以改变贫穷状况。董光福积极支持他的想法,逐级向党委政府反映诉求。他不顾腿脚行走的艰难,多次去区残联申请项目资金,千辛万苦地弄来残疾人创业补助资金3000元,帮助李万平发展家庭养殖,脱贫奔康。目前,李万平养猪20头,养鸡300多只,改善了家庭生活。

“多亏了政府帮助,我终于住上新房了,感谢残联!” 2017年底,刘福均乔迁新居。原来,董光福针对五保户刘福均无房栖身的现状,专门制定了“量体裁衣”式个性化帮扶方案。他联系悬挂单位——广元市邮政公司和区人大为其送去棉被、家具、电器等基本生活用品;利用扶贫项目资金,帮助刘福均在新房荒地上搞种养殖业。当年刘福均的1亩辣椒,收入200元;出栏小家禽100只,收入1000元,出售肥猪3头,收入12000多元,加上耕地保护补贴、特殊人五保补贴,刘福均实现了脱贫。

2018年6月9日,田湾村精神病患者、左脚三级肢残人刘孝珍,独子因车祸死亡。这场白发人送黑人的惨剧,击碎她生存的希望,每天以泪洗面,精神愈加恍惚。后来,国家出台了一项对残疾人家庭失独的特惠意外保险政策,当时,刘孝珍因无购买,如热锅蚂蚁坐卧不安。董光福闻讯后,主动资200元,帮其办理两份保费,不久,保险公司赔偿刘孝珍3万元,钱款到手专程到董光福家,硬塞给董光福2000元重谢。董光福不收并说:“老嫂子,钱是国家对你失独补偿,我怎能拿呢?你这样做,不是成心让我这个公家人犯受贿罪吗?钱坚决不收,你就存着慢慢养老,日子还长着呢?”一席话,热乎了刘孝珍的心窝,温暖了她坎坷的一生……

敬岗爱业   勤政为民

衙斋卧听萧萧雨,疑是民间疾苦声。在维护残疾人权益工作上,董光福做到了发现一件,调查核实一件,及时解决一件。残疾人贾国芝的儿子考上大学,却因每年1万多元学费犯愁,董光福知悉后,找到一位有爱心的企业家,与其子签订无偿支付4年学费的协议,一家感激涕零,还有一些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董光福也厚着脸皮,拖着残躯,把他们亲自带到一些企业求职,硬是解决了3、4个残疾人的生计问题,被其视为“恩人”。同时董光福还为许多因生活贫困或上访残疾人家庭撑开合法权益的保护伞,让党和政府救助弱势群体的阳光,覆盖残疾人家庭,温暖残疾人的心窝。截至2019年底,董光福录入“量服”信息平台的残疾人1550人,为1000多名有需求的残疾人制定需求服务个案,700多名残疾人落实了帮扶方案,人均服务达 5项次;核发残疾证1550人;为残疾人梳理需求11000条,排忧解难660人次,宣传、贯彻残疾人保障法和有关残疾人事业法规及维稳维权宣传资料2000份,受众5000人次;参加宪法宣传日11次,助力残疾人优惠政策的落地生根,有力地推动了全镇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保障、文化、体育等事业发展,为残疾人搭建了平等参与社会事务的共享平台,从而赢得党和政府的肯定和群众好评。2008年至今,董光福从事荣山镇残联工作以来,全镇残疾事业日新月异,成绩斐然,跃居利州区前列。为此,2010年,董光福荣获广元市首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特殊才艺表演奖;先后荣获2010年度残疾人工作先进工作者、2014年“量体裁衣”残疾人服务先进个人;2017年,他当选广元市残联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2019年被利州残联授予“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董光福生时,就遭厄运,并没有玫瑰花,但而今,他却拥有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幸福与快乐,成为荣山镇残疾人一张亮丽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