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温总理的独臂农民

作者:何广华

仅有198户人家的枣树村坐落在川北层峦叠嶂的大山之间,这里距离青川县城10公里。枣树村因以前生长着两棵百年枣树而闻名。

谁也没有想到,"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这个偏僻村落出了个响当当的人物。他就是被网民誉为“地震灾区最动人标语”的原创者、感动温家宝总理的独臂农民石光武。2018年,石光武被评为“四川好人”。

一颗诚心感动岳父

石光武今年55岁,2岁丧母。因为家里人多且穷,小学五年级便辍学回家,14岁学会了耕田耙地,和全劳力干一样的活。

19806月,石光武在帮家里打麦子时,右手被高速旋转的脱粒机卷了进去,从此,右胳膊肘以下没有了。

20岁那年,在父亲的撮合下,石光武谈了两个对象,可惜都黄了,一个嫌他是“废人”。另一个是喜欢他,可家人却坚决反对。按当地风俗,人过了20岁,就不好说亲事了,这下,石光武急了,他可不想打一辈子光棍。

“六娃子呃,给你说个抱女子,人长得漂亮,聪明能干,是河口村的,叫张正芳,你干不干?”终于,本村赤脚医生张志安给他当起了月老。

看到张正芳,石光武不由眼睛一亮,这姑娘不但模样俊,人善良,心眼实。扎鞋垫织毛衣是好手,做家务干农活尤其利索,只可惜小时候打青链霉素致残,成了聋哑人,石光武一下子就喜欢上了。

张正芳呢?虽然不会说话,但石光武的相貌,谈吐和举止也打动了她,虽然父亲直摇头,她还是殷勤地递烟、倒茶、煮饭。两个年轻人一见钟情……

后来,经过几次接触,张正芳发现石光武虽然没了右手,可他把镰刀绑在右臂上,割麦子比正常人还快。当石光武征求她的想法时,张正芳指着胸口,将两个大姆指并在一起。意思是说,她愿意和石光武在一起。

然而,张正芳的父亲死活不答应,理由是,女儿是个聋哑人,再找个残疾人,那样生活会苦得很,他不能把女儿往火炕里推。

石光武并不气馁,逢年过节他要前去拜年,生日诞辰他要登门祝寿,“岳父”病了他跑前跑后伺候,张家的劳力活儿,几乎都被他包了。“岳父”平时爱喝两口,石光武时不时给他买几瓶酒,慢慢地,“岳父”虽然没有松口,态度却平和多了。

这年,“岳父”的小女儿张正娥被人拐骗到外地,两个月音讯全无,他托人四处寻找未果,心急火燎地找上门来,声泪俱下地恳求石光武快想办法。石光武二话没说,跳上自行车跑了70多里,千方百计找到了知情者,又千里迢迢赶到河北任丘,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张正娥。“岳父”感动了,他不但认可了女婿,请他喝酒,又塞给他一摞钱,石光武不收,他生气地骂道:“你杂种不象话,想要的东西非要弄到手,不想要的东西塞都塞不进去!”

1986年,这对心心相印的残疾青年终于喜结良缘,结婚那天,岳父特地给女儿置办了一套丰厚的陪嫁。

婚后,随着两个子女相继出生,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但石光武不愿靠父母,也不想找政府,他承包了几亩茶园和油菜地,远赴湖南、重庆打工,后又开办了小卖部。2004年,他盖起了两层楼房,小日子越过越滋润……

两条标语感动总理

2008512日那天下午,石光武和儿子正在山上打菜籽,突然听到轰隆隆的声音,好像从地底下传出来的。刹时,大地猛烈摇晃,山石滚滚而下,人站立不稳,跨塌声,尖叫声从山下传来,扬起的灰尘完全遮住了他的视线。

“遭了,地震了。”父子俩一口气跑下山,不由倒抽一口冷气,他家的楼房跨了,昔日温馨的家园一片狼藉。张正芳急得顿足捶胸,哇哇大哭,媳妇满脸惊恐,不知所措,石光武连忙安慰他们:“怕啥子嘛,只要有手有脚有条命,大不了从头再来!”

震后一个月,村里号召人们修建永久性住房,石光武第一个站出来响应。

但是,对于修建什么样的房子,石光武却迷惑起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石光武发现二姑家上百年的木架房居然没有倒,再深入了解,附近几家木架房全都安然无恙,他找到本村一位木匠,详细询问了木架房的结构,抗震性能及修建成本后,果断决定推倒已码了一米的砖墙,又拖着独臂跑了几十里,花8000元买了邻乡一个木匠的三排木扇,成为全县第一个修建木架房的农民。

休息的时候,人们在一起闲聊,有人担心房子又被余震摇垮,石光武的口头禅又冒出来了:“怕啥子嘛,只要有手有脚有条命,再大的困难也无所谓”。有人说,我们修自己的房,当然得出自己的力。又有人接了一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不久,村支书罗义碧和村主任雍明经过整理,将“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写成两条标语,分别贴在村民尚元进和李玉明家的墙上。

更让石光武感动的是,83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赴青川视察,专门前往枣树村看望了他。

“那天,总理下了中巴车,来到我正在修建的房屋前,他亲切地伸出右手,我连忙伸出左手,总理突然意识到什么,又伸出左手和我握,“辛苦了?”“总理辛苦”。我自豪地告诉总理,房屋是自己设计和施工的,木质结构,不容易跨。总理点了点头:“这种房子好,抗震,只要地不坏,就不会倒。”“补助粮、补助款到位了吗?”“到位了。”“建房补助款到位了吗?”“到位了2.3万元。”总理问我家里几口人,几个小孩,我说4个,有一儿一女。“都在家吗?”“儿子在家,女儿到绵阳打工去了。”总理握着张正芳的手问我,你妻子是怎样聋哑的,我说小时打青链霉素未作皮试,总理点点头,哦,知道了。总理对妻子说,你们好样的,并对她竖起了大姆指,总理又问我的手咋回事,工残还是意外,我都一一作了回答。总理把我儿子石长雄喊拢,先握手,又问他今年多大了,在哪里工作?儿子告诉温爷爷,他今年22岁,在家帮父母干活。总理再次伸出大姆指,你父母很能干!最后,总理挥了挥手说“我走了哦,再见了,好好干,好好生活。”

就是在这次视察中,石光武原创的两条标语吸引了总理的目光他对随行干部说,这是老百姓的话,抗震救灾要靠这种精神,重建家园,恢复生产要靠这种精神,使灾区将来发展得更好,也要靠这种精神。总理铿锵有力的话语,迅速传遍了灾区,传遍了中国。

2008年国庆节,石光武新居落成,他特地办了四桌酒席。11月,石光武被评为广元市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模范公民,市委书记罗强亲自为他颁发了“金牌”。

2009年春节前夕,石光武等165位村民联名致信总理。

26日,温家宝总理在百忙之中看到了这封来信,他立即在国家信访局“来信摘要”第34期上批示:请四川省委办公厅转告青川县枣树村村民,来信收读,十分高兴,祝大家新春愉快,进步。

总理的信尤如潇潇春雨,带给石光武最温暖的感动,带给枣树村人最珍贵的记忆……

三次创业感动生活

石光武第一次创业时,两个孩子要读书,生活十分窘迫,石光武到山西挖矿,县城抬预制板,辛辛苦苦干一天仅挣20多元,除去生活所剩无几。后来,他发现很长一段公路上没有商店,自家房屋临街,是瓦洛、茶坝两乡通往青川和广元的要道,颇有经济头脑的他说干就干,立即辟出一间住房,又借款2000元作为启动资金,进了烟酒副食,油盐酱醋,针头线脑等,并选了一个吉日开了张。

因为他守信用,讲诚实,总是按时与商家结算,从不拖欠货款,一些商家干脆请他代销。几年下来,小店生意象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竟然赚了5万多元。靠这些积蓄,石光武盖起了两楼一底的房子,并准备大干一场。

地震发生后,坚强的石光武在废墟边搭了个帐篷,再到城里进些货,恢复了小卖部的营业,附近村民及志愿者和援建者都喜欢照顾他的生意。但由于余震频频发生,进货比较困难,加之资金短缺,“帐篷商店”品种少,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20094月,石光武又筹款5万多元,买了一辆客货两用的五菱车,开始了第三次创业。过去,村民们到县城办事,打摩的或乘车每人需6元,石光武只收3元,大大方便了当地村民,只要车轮转起来,每天可收入100余元。

在石光武的小卖部墙上,一幅放大的照片和门楣上的对联引人注目。照片定格了温家宝总理来到枣树村看望受灾群众、指导灾后重建的珍贵瞬间。上联:“一臂独擎,天大困难能战胜”,下联:“二人连心,地动山摇何所惧”,横批:“自强不息”。这副对联,折射出石光武自强不息的精神。

除了见了两次总理外,石光武还有几件令他高兴的事儿。到首都北京参加会议、在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上进行火炬传递。荣登2018年第四季度“四川好人”榜。

石光武告诉笔者,近年来,村里新增了“枣树风情”文化走廊、“总理来到枣树村”浮雕、党史教育宣传牌,并新建了100米穿村河堤,对村南一端公路边10余户住房统一风貌、新加一层,枣树村设施更加完善、内涵更加丰富了。县内外游客慕名而来,石光武小店的生意更加火爆。“现在平均每月纯利润接近3000元。”石光武说,他很感谢党和政府,能给予这么多好的政策,让家乡发生了巨变,如果没有这些变化,他小商店生意怎会如此红火。

据石光武介绍,他的女儿、儿媳一同在外务工,儿子在家开车跑跑运输,兼带着进货,自己在家经营小店,家里还种了1亩有机茶,他和妻子张正芳经营小卖部、带着小孙子,生活开开心心、其乐融融。去年,他还发展了一批生态鸭,并发展了黑桃种植,小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现在这个小家,一年的纯收入将近5万元,我觉得生活已经很好了。”石光武说,他很感谢上天,没有夺去他的左手,他拥有的这一只手造就了现在的幸福生活。

而令他更喜悦的是,家里添了一个孙女,今年已经3岁了。忙完农活和超市里的生意,石光武总会抱着小孙女,哼着小调,走进家对门的小公园,散散步。一路上,他不时用嘴边的小胡子扎扎孙女的小脸蛋,逗得孙女咯咯地笑。

面对灾难不屈不挠,面对困难顽强向上,面对明天充满信心,笔者坚信,这个曾经感动温总理,曾经感动亿万中国人民的残疾人,必将献给生活一个惊奇,必将献给未来一个惊奇!